
我国气柜腐蚀防护的科技进步
我国曾是世界上较早注意气柜腐蚀的国家,自从1956年制定12年科技发展规划开始,国家已把腐蚀作为专题来考虑。1962年12月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制定了腐蚀与防护科技发展规划,虽然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未能完全付诸实施,但我国防腐蚀科学技术进步已取得显著成效。4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专门的腐蚀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科技队伍不断成长。1961年在33个有关腐蚀科研生产和高教单位中,大专以上水平的人员一共不过182人,发展到现在专业工程师至少在6000人以上。不少企业设置了相关的科室,加强防护设计,制订防护设计规范与标准,科学合理地选用材料,气柜采用长效防腐涂料与阴极保护相结合等综合防护措施来控制腐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能够通过大修总结经验,加强防护措施,保证气柜施工质量,使以往经常发生的气柜腐蚀问题得到解决,延长了检修周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泸州天然气集团通过大修总结经验,腐蚀问题解决得比较彻底,大修周期从1年延长至2年,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仪征化纤厂大修周期1年改为2年创净利润22-32亿/年;中原油田加强防蚀投入,建立系统气柜防腐蚀管理网络,制订气柜防腐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后1999年管道腐蚀穿孔次数比1993年减少77.4%,腐蚀经济损失降低72.7%;1996年化工部生产协调司经过调查研究汇总出“化工企业防腐蚀成功事例”145例,“化工企业防腐蚀工作存在问题”125例,材料具体、翔实,这些都说明了化工系统管理部门对腐蚀问题的普遍重视。管理比较严格的铁路系统对车辆采用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低合金钢)代替了普通碳钢,改进钢材表面防护使客车与货车的厂修期(中修)从过去的4~6年延长到6~8年;机车的架修从过去的20万公里,延长至40万公里;大亚湾核电站实现微机化管理,建有较完备的腐蚀与防护技术档案,采用综合防腐蚀措施后,使气柜腐蚀控制成本降低(占核电站维修成本4-6%),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线,通过大修,采用沥青涂层与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措施,严格保证施工质量,20年来运行良好,没有发生泄漏事故,节约防护费用190万。
TAG:
转载请注明本文出自:http://www.jshhgs.com//2015-3-30/601.html
或许您还喜欢如下文章: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前期准备工作 近年来国内储油罐雷击着火事故简介
评论加载中...
|